導讀:針對注冊制改革推進的情況,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昨日指出,預期年底前推出注冊制改革方案,目前相關工作在正常進行中。 為鼓勵證券公司進一步補充資本,證監會近日下發通知,鼓勵證券公司多渠道補充資本,并清理取消有關證券公司股權融資的限制性規定。 回龍觀公司注冊了解到具體來看,分為四方面內容:第一,證監會要求各證券公司重視資本補充工作,通過IPO上市、增資擴股等方式補充資本,確保業務規模與資本實力相適應,公司總體風險狀況與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。 二是鼓勵符合條件的證券公司IPO上市,取消“較強的市場競爭力”和“良好的成長性”兩項額外審慎性要求,并簡化有關程序,提高IPO上市監管意見書的出具效率。 三是適當降低持股5%以上入股股東及信托公司、有限合伙企業入股證券公司的要求,并對入股股東長期投資規模不再做出要求。 四是鼓勵證券公司通過利潤留存補充資本,并支持證券公司探索發行新型資本補充工具,如優先股、減計債、可轉債等。 證監會還指出,為強化資本約束,防范風險,對于資本實力不足、風險覆蓋率低于200%、流動性風險監管指標低于120%或2015年6月30日前低于100%的證券公司,要求其杠桿倍數不得超過5倍,同時將暫停受理其創新業務試點申請,以確保業務創新發展與公司抗風險能力的動態平衡。 針對市場傳聞“由于實際操作過程中的技術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,滬港通的正式開通時間可能較早前10月中旬的設想延遲”一事,張曉軍表示,滬港通各項準備工作進展順利,具體啟動時間還未確定。 張曉軍指出,今年4月10日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就開展滬港通試點發布聯合公告以來,證監會與香港有關方面密切合作、反復磋商,市場各方積極參與配合,各項準備工作進展順利。目前,滬港通業務方案已經成熟,業務規則體系基本齊備,技術系統開發工作基本完成,市場培訓教育有序推進。 據悉,滬、港交易所及結算機構已組織有關各方,針對技術系統連通性、業務邏輯、業務功能及相關流程,進行了接入測試、全天候測試等多次測試,滬、港交易所及結算機構的技術系統,以及參與測試券商的柜臺系統,在壓力測試、故障等場景下各項功能總體正常,上述測試均達到預期效果。在此基礎上,兩地交易所及結算機構于8月30日至31日、9月13日集中開展了兩次全網測試。測試內容涵蓋了交易委托、行情顯示、訂單成交、清算交收等各項業務功能,還對各方技術系統的性能、故障處理等關鍵環節進行了驗證,滬港兩地共有180多家證券公司參加,約占市場交易份額的80%。張曉軍表示,全網測試結果表明,市場各方的技術系統基本就緒。 |
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0340號